2016年6月4日星期六

梁文道:偏見與印象

【飲食男女】永遠不要輕易地判斷一個地方、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人;這就是我多年旅行經驗得到的小小教訓。所以每當有人問我對某個國家或者某座城市有甚麼印象的時候,我都會發現自己很難在一瞬間給出一個人家期待的答案,那種簡單明瞭的總結。相反地,我總得停頓一下,先用「很複雜」、「很難講」之類的詞語拖延一下時間,然後試着把一些經歷說成故事。

比方說兩個月前,在快要離開耶路撒冷的那天早上,我誤打誤撞地闖進了一個古怪的市集,那裏有一大群男人推着超級市場裏頭用的購物車正在封閉起來的幾條馬路上頭橫衝直撞,車子裏全是一盒盒、一箱箱的蘋果薯仔;他們不像在採購食品,反倒更像是要搶奪物資,以便等候災難的來臨。這些人全是男人,戴着黑色寬邊帽,兩邊鬢角留着小辮子的正統猶太教徒。他們到底在做甚麼?這裏是甚麼地方?我迷路了。於是我向一位站在行人道上看着這個場面的長者問路,他樣子嚴肅,我盡可能地禮貌。然後他用一口字正腔圓的英語回答:「我不說英文」。正當我道了歉,打算離去,他又忽然以流利的英語問了我一連串的問題:「你會意第緒語嗎?你會希伯來語嗎?你是猶太人嗎?」我只好呆呆地不斷抱歉:「對不起,不會。很對不起,我也不會。真對不起,我不是。」然後他用很不可思議的目光掃了我一下,斷定我不是他可以溝通的族類之後,就慢慢地把頭轉到另一個方向去了。

果然,這就是傳說中極端保守,不喜和外人往來,盡量不使用現代科技(包括手機)的正統派猶太人了。

後來我才曉得,原來逾越節很快就到了,這個「市集」其實是以色列風俗,慈善組織和大企業每年這時候都會公開放發食物,送給有需要的百姓,係傳統善行之一。後來派送的食物實在太多,領受的人也太多,故此政府會在全城好幾處地方封路,專供大家收集這些援助物資。但那些擠着長龍搶糧食的人真是窮人嗎?我在報紙上看到評論,批判這個傳統的變形,說大部分人只是貪小便宜,而且他們抱上車帶回去的食材全以幾十公斤起算,多到囤積在家裏等着腐爛的地步。

真難怪幾乎每一個我在以色列遇見的無信仰猶太人都不喜歡這些正統派,說他們不事生產不納稅,不服兵役不奉獻,唯一的正事就是祈禱和研習經書,以及生孩子,生許多許多的孩子。他們全靠納稅人供養,人家辛勤勞動,冒着生命危險捍衞大家的身家性命;他們這班人坐享其成,然後還要自命不凡,冥頑不靈地拒人於千里之外。

我一邊咀嚼着這天上午看到的怪誕景象,一邊回想人家向我訴說的這些壞話,同時穿過城門進了耶路撒冷老城。沒多久,我又迷路了。站在牆角,我打開地圖,努力想在那一條條細密地攪在一起的線條中辨認方向,背後一個聲音響了起來:「我能幫你嗎?你想去甚麼地方?」抬頭一看,竟然又是個上了年紀的正統猶太教徒,但他微笑,一臉友善。然後他乾脆領着我們走路,邊走邊聊。他非常客氣也非常好奇,他問:「我只是出於好奇,沒有別的意思。我想知道你們中國人會在一個禮拜的哪一天休息,你們也有像我們的安息日這樣子的日子嗎?」我把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幾個華人地區的情況介紹了一下,可他還要追問:「你們是自古以來就是這麼安排的嗎?」我只好又說了一番近代華人西化的歷史,解釋百年來我們時間秩序的更新。然後他又接着問:「真是抱歉,不過我真想知道在這之前呢?在你們受到西方影響以前呢?古代中國人也是一週有七天嗎?其中有沒有休息的日子?」這下子可好,我的興致也被刺激起來了,便盡己所能地從漢代官場的規例開始,一直說到十日為一旬的傳統。而他,則一直津津有味地聽着,並且不忘補上幾句評論或者慨嘆。

其實我要去的地方早就到了,不過我們依然站着聊了一會兒。最後,他滿意地向我致謝告別,並祝我旅程愉快。那天下午,我一直在想從小聽說的另一種猶太人印象:他們勤奮好學,在知性的領域上有無窮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