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為甚麼秘魯菜會變得那麼紅呢?我們當然可以從它的「內容」下手。先談談它採用的食材是何等地豐富多樣,由高山、沙漠一直到海洋,要甚麼有甚麼,就連你從來沒聽過沒想過的東西都有;再說說它的技法風格之雜糅混搭,從古印加食譜、西班牙特色,一直到日本和中國移民帶來的各式刺激,幾乎任何人都能在裏頭找到自己熟悉的元素。我們甚至還可以說它輕盈健康,符合今天的飲食趨向。然而,我比較關心的,卻是這股潮流的「結構」。
不久之前,家具就只是家具而已,一張床一把椅子放在那裏,沒有人會太過在意它們的風格是否上乘,也沒有太多人會把它們當成可以展示「自我品味」的道具。有些時候,它甚至是種祖傳的遺產,從爺爺奶奶一路傳到孫子手中,照樣可睡照樣可坐,不是甚麼見不得人的東西。當然,家具也有好壞高下的分別,造工和材料的差異足以道里計。不過,笨重的它們究竟和潮流無關。就算一時有一時的流行,大家也不會感到必須與時俱進的壓力。但是過去十多二十年來,情況漸漸起了變化,米蘭家具展忽然從業內人士的專業展覽變成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活指標,就像米蘭、倫敦,與巴黎的時裝秀一樣。許多人開始以看待時裝的眼光來看待家居設計,覺得潮流是種很重要的考慮,甚至要比傳統的家具評斷標準還重要。就算做不到服裝換季般地來為梳化和飯桌換季,起碼也要把家庭用品與室內設計當成「真我」風格的表達。從前,你穿甚麼樣的衣服,你就是甚麼樣的人;現在,那便你睡甚麼樣的床,點甚麼樣的燈,也是一個涉及你的身份認同的大問題。
這自然是晚期資本主義消費文化的結果,把一切可以消費的東西都變成關乎身份定位的關鍵因素,把一切可以拿來交易的商品都變成會隨着潮流起落的風格。於是我們才能不斷地買不斷地追,貪新厭舊,丟棄老掉牙的過時古董,買入最新最in的時尚焦點。據說經濟就是這樣子才發展起來的,與垃圾堆填區的擴張速度成正比例。
既然吃喝花錢,那它當然也躲不過這隻足以吞沒一切的巨獸。仔細對比今日和往日的所謂飲食潮流(尤其是比較高檔的飲食),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一整套潮流機器的運作,不完全等同於服裝產業,但也相去不遠。飲食界沒有換季show,可它也有了指引風向的各種年度大會。大會上面則有像Ferran Adria這樣的老佛爺站出來預告來年新趨勢(他去年的預言正是「秘魯菜即將走紅」。現在的餐飲業者也和從前不太一樣,有些人開餐館想的不是永續經營,而是「食正條水」,好比今年興乜就買乜的時裝買手。fusion流行的時候開fusion餐廳,就算做得不錯,生意還好,兩年之後也可能要它關門結業,因為更新的「概念」來了。難怪好些的飲食集團標榜自己賣的是「概念」,而非食物。也別忘了我們媒體這一行。你可以十年如一日地吃你的叉燒飯雲吞麵,我們卻不能每個禮拜每個月都在分析叉燒飯與雲吞麵;我們要的是故事,更多更新的故事。終於,飲食媒體變得愈來愈像時裝雜誌,負責告訴大家吃喝飲食裏的in and out。
到了最後,要角登場,那就是開啟潮流的廚師;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種懂得宣傳懂得營銷的飲食設計師。秘魯菜的流行,怎能不提Gastón Acurio?以他為主的幾位秘魯廚師,就好比當年的安特衞普六君子,把一個大家陌生的異邦旗幟插在了飲食世界的地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