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身為當今世上影響力最大的佛教僧侶之一,阿姜.布拉姆自然不是只以風趣著稱。任何學佛的人都會發現,他對佛法的解釋,對禪修的指導,真是清晰扼要,直中要害。就拿「觀呼吸」這個今天已有許多人都懂得的法門來說吧,他在《禪悅在當下》裏的一段話,大概會讓不少初學者有很深的體會:「自從我開始教導呼吸的禪法後,我就發覺人們似乎都太快開始觀呼吸。如果你尚未真正安頓下來,並且不夠警覺,就只能透過意志力去觀呼吸,但那並無法持續很久。你開始觀呼吸,卻逐漸陷入昏沉或甚至睡着,這是因為心尚未準備好的緣故」。
就算未曾接觸佛法,大概也能在他的言語裏頭受益:「假設有人罵我們是豬,如果我們總是記得這件事,那麼每回想起這句話一次,豈不等於又挨罵了一次」。這種態度看起來十分阿Q,或許就是有些人以為佛教很消極的原因。沒錯,佛法不太鼓勵我們去對付痛苦,因為通常用來消除痛苦的手段,很可能都只是逃避而已。挨罵之後回罵,失戀之後醉酒,不開心的時候打機,都不能真正解決讓人不好受的東西。
可是,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要接受這一大堆叫人難過的事情。阿姜.布拉姆如此說明:「試圖改變事物只會讓你更加陷入生命的泥沼,而被動地接受也是一樣」。然後他引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佛學概念──「厭離」,並且把它解釋成「不投入」(disengagement):「你不管這些事情,對它們既不關心,也不擔心,而只是坐在那裏,不滲入正在經歷的事物」。因為它們全都不受控制,「而一切不受控制的事,都不關你的事。……如果他們稱讚你或責罵你,那是他們的事;無論別人說的是好話或壞話,都毋須受其影響」。
同樣的道理,也能應用在平日的靜坐禪修。因為我們總是會在修習的時候受到噪音干擾,不是人喧,就是車囂。阿姜.布拉姆的老師阿姜.查,當年常常教訓他們一群弟子:「不是聲音在干擾你,是你在干擾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