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原來所有共產黨執政的國家都有「特供」。理論上我猜想得到,但實際上我卻要等到讀過其他國家的實例,才能醒覺這種把好東西專門供獻給領導幹部的制度並非我國所獨有。
著名的美食專欄作家布連森(Anya Von Bremzen)生長在蘇聯時期的莫斯科,從美食角度而言,那本是一段荒寒貧瘠的歲月,人人排隊拿麵包,罐頭往往是平常人家唯一的肉食來源,而且相當難得。這樣的背景,怎能長成她那經驗豐富的味覺素養呢?最近讀到一篇她數年前發表在《紐約客》的小文章,才曉得那是因為她的身份不一般。布連森的媽媽恨透了共產黨那一套意識型態教條,更不喜歡共黨幹部種種講關係走後門的行徑,所以她和自己父親的關係也不太好。布連森的外祖父與自己的女兒不同,是個死硬派黨員,二次大戰期間被史達林派任海軍情報首長,稱得上功在黨國。可她的女兒堅持自食其力,在夜校教英文,一個月賺取六十盧布生活費,勉力支撐母女倆的生活。問題就發生在這個小孫女——布連森身上,她唸幼稚園的時候正是蘇聯人民生活最艱難的時期之一,許多小朋友都因為喝了學校裏用腐肉煮的羅宋湯致病。似乎嫌這還不夠,當時很多老師都想對付人權不斷膨脹的班級,而他們的辦法就是在冬天把窗戶開大些,讓寒風解決掉那些令人頭痛的小孩。小布連森的唯一出路就是入讀專為黨中央高層後裔開辦的幼稚園;然而,這卻違反了布連森媽媽的原則,逼着她向父親低頭,認祖歸宗。
妥協過後,小布連森終於進了那家住校幼稚園,總算免除掉營養不良與肺病的恐懼,讓她媽放下心頭一塊大石。可是,母親叮囑小布連森,叫她千萬別張揚自己在學校裏吃了些甚麼,怕她讓自己那一幫異見份子友人難堪,使人以為自己背叛了信念,背叛了自己所屬的那個圈子。那麼小布連森在學校裏頭都吃了些甚麼呢?舉個例子,老師會每日定期向同學宣佈「魚油時間」到了,讓小朋友一人嘗一大匙晶瑩飽滿的「魚油」。以當時的生活水準而言,這「魚油」如果是魚肝油,那就應該很不錯了。沒想到保母餵給孩子吃的居然是一匙的黑海魚子醬!說得也是,魚子醬本來就是俄羅斯名產,讓國家的未來主人翁吃點魚子醬,誰曰不宜?果然,保母每餵一匙,還要補上一句:「為了列寧!為了祖國!」。
可小布連森幼承庭訓,實在受不了好東西,所以總是緊閉雙唇,硬要保母使勁,張開她的小嘴。不只如此,接下來小布連森還發現接下來的每一餐都會嚇壞她的母親,比方說鱘魚排與小牛肉,進口農夫芝士和鱈魚肝醬……。為了抵抗,她常常把這些食物倒進食堂暖氣槽邊的小溝裏,直到所有人都聞到一股臭味為止。最後,她媽媽被叫到學校,遭到校長的教訓:「同志,你的女兒實在不屬於我們的『集體』。」布連森擔心得要死,她恐懼自己被驅逐出校,更恐懼母親會因此喪失工作,甚至遭到更慘的對待。還好,甚麼事都沒發生。布連森自此之後天天在那間被高高的柵欄圍起來,晚上供應上好羽絨被的學校裏頭吃魚子醬,終於成就出一位日後長住美國的美食家。
最近,著名作家章詒和去了東北吉林省的撫松縣,八卦之下,無意中在一堆垃圾中發現一堆酒瓶,上頭赫然印着「撫松縣檢察院特供酒」幾個大字。這真是叫人意外,沒想到中國今天居然連一個小縣城的檢察院也有特供酒了。比起蘇聯當年只許中央領導後裔吃魚子醬,我們在追求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實在走得太遠了。當然,薄熙來的公子薄瓜瓜開的是紅色法拉利,遠非一般平民可以遙望。但我深信那些喝特供酒開特別車的同志一定也會在喝酒開車之前心中默唸「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終有一天,就讓我們中國人人都喝特供,人人都開紅色法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