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觀念】上回提到回答問題也有技巧。那種吸引我們的問題,多半不是試卷上既定的問題,而是自己發現的。最能考驗人,最有魅力的問題一定是別人看不見也沒想過的。所以,比解題能力更重要的,其實是發問的能力。它是一切創意的基礎,是一切啟示的來源,在所有人都覺得很自然的世界裏,在沒有人懷疑過的社會常規裏,一個看到問題的人與先知無異。
於是我們可以回到通識教育的源頭了,Liberal education之所以liberal的,在於它解放了我們,使我們獲得自由。這裡的解放和自由不是一種問題消解之後的輕鬆,而是逾越了常識日常生活界限的境地。當所有人都覺得男尊女卑很正常的時候,第一個懂得問為甚麼的人就是一個被解放了的人,他跳出了社會的習慣與制度,不受綑綁束縛,他的精神由此變得自由。這種人很危險,不只對社會來說危險,他自己也很容易變成犧牲者;可是,真正改變歷史,讓人類演變的,也往往是這種問了不該問的問題的人。最低限度,他至少改變了他自己;透過提問,他覺醒了。
已故美國建築大師路易康(Louis Kahn)喜歡做學校的設計,他曾說過一個很迷人的寓言:最早的學校是一棵樹。有一個人坐在樹下思考、說話,其他人很喜歡聽他說的神奇事物,於是圍住了他,靜心聆聽。他是最早的老師,儘管他自己不知道;周圍那些人是最早的學生,但他們也不知道。
誠然,人類史上有多少智者的故事裏有樹的存在呢?悉達多在菩提樹下證悟,耶穌在橄欖園裏祈禱,孔子則在杏壇傳道授業解惑。森林使人迷路,但真正的智慧則在林中深處,沒有迷惑就沒有解脫。古希臘大哲赫拉克里特喜歡隱居於密林中(他的名言是『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兩次』),傳說求學者必須在夜裏走進樹林,直到看見遠處的一點火光。那在黑暗中對著火燄沉思的,就是他了,就是智慧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