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我一直想好好研究「可愛」這個題目,但自從十年多年前寫過一篇短小的評論之後,這個計劃就被我擱在箱子裏頭沒再碰過了,想來有點可惜,因為「可愛」實在是塊美學上低度開發的領域。關於悲愴,前人寫過無數論述;關於崇高,則有康德立下了不可動搖的里程碑;甚至抽象如淡泊與幽玄,也有汗牛充棟的文獻可考。可是到底什麼叫做可愛呢?我們常常說小貓小狗很可愛,還把台灣女歌手楊丞琳封做「可愛教主」,但偏偏沒有人去釐清可愛的定義,探究一樣事物或者一個人可愛的原因。究竟它是個審美判斷的範疇;還是和「Camp」一樣,是種特殊的表達風格呢?直到看見湯禎兆的《整形日本》,我才知道原來早就有一位叫四方田犬彥的日本學者寫過專著研究「Kawaii」了。當然,日文的「Kawaii」與英文的「Cute」還是不大一樣的,雖然他們都可以譯作「可愛」。根據湯禎兆的說法,「Kawaii」比起「Cute」要多了一分孩子氣。上溯「枕草子」,他找到了最古老的Kawaii;「三歲左右的幼兒急忙地爬了起來,路上有極小的塵埃,給他很細緻地發現了,用很可愛的小指頭撮起來給大人看,實在是很可愛的。留沙彌髮的幼兒,頭髮披到眼睛上邊來了也並不拂開,只是微微地側頭去看東西,也是很可愛的。」
但是湯禎兆並不止步於古典名著,他還請出了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松田聖子,瞧這女子「歌藝一般、身材欠佳、天生O形腿,但就是憑堅定的毅力意志,在一眾嘲罵聲中執持她的個人風格──以接近二十歲的『高齡』,硬裝成十二歲在熒幕上蹦蹦跳跳、咯咯笑」。可見「Kawaii」不只是幼童的專利,不只是天然的品質,還是一項可以造作出來的格調。結合了他的閱讀心得與廣泛觀察,湯禎兆熟練地從一群日本少女稱讚裕仁天皇「意外地很Kawaii」,歌舞伎專門尋找未變聲美少男的傳統,一直談到自助拍照的攝影機(print club,也就是曾經遍佈各個商場的『貼紙照片』),與無人不知的Hello Kitty,把「Kawaii」座落在日本審美傳統,與大眾流行文化工業之中。借用他新著的書名,這就是「命名日本」了。在《整形日本》和《命名日本》這一系列日本文化研究散記裏頭,湯禎兆這位港產日本通為我們介紹了一連串名詞的來龍去脈。「Kawaii」只是其一,此外還有「御宅族」、「腐女子」、「Cosplay」、「純愛」、「萌」等數之不盡的古怪現象。是誰發明這些名詞?是誰在使用它們去總結紛雜多端的社會趨勢?那就是日本大眾文化與學術界的功夫了,他們總是不懈地觀察自己身處的社會,描述自己看到的現象,然後發明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詞彙。
這很符合一般外人對日本文化的印象,那就是任何玩意都有人研究,而且除了學者的旁觀探討之外,就連那些大眾文化的參與者也會在自己的圈子裏努力建立起一套標準一個系統。所以漫畫的愛好者也有自己的分類,色情錄像也有自己的流派。簡單地說,即便是玩,他們也玩得很認真,所有流行文化都有它的「道」。日本在經濟泡沫爆破之後,意外地浴火重生,其中一個重要的力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勃興。過去它輸出汽車和電視,現在它輸出漫畫與玩偶。而日本帶動的時尚風潮與「韓流」的最大不同,在於它不只推出產品,還推出了對外人而言嶄新的感官形式,例如Hello Kitty身上的「Kawaii」,於是日本開拓了屬於它的市場,它的「藍海」,那是一片沒有人搶得過它的領域,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格調,自己的品味。更厲害的,是背後一連串的「命名」工作,它不只打造了媒體渴望的新現象新名詞,還為流行文化產品拓深基礎,使得流行不單是流行,更是可堪咀嚼的學問。它不只短暫地掏了你的腰包,還要把你誘向更深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