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5日星期三

梁文道:日本再崛起

日本的新形象

電影《變形金剛》有一幕特別有趣,話說一輛輛汽車在人類面前迅速變形,展現出它那外星機器人的本來面目,結果嚇傻了的人群裡有人自言自語:「這八成是日本人弄出來的。」聽到這一句話,戲院裡立刻爆出一陣笑聲,這是因為大家都懂得它的含義。當今世上,若數製造機器人的技術和花樣,日本還真是穩站前列。問題是這種高端技術的研發本應是小圈子裡的事,一部好萊塢大片的觀眾又是怎麼認識到這點的呢?

那是因為早在日本實際推出轟動媒體的電動寵物犬和家用機器人Aibo之前,日本的動漫就已經無數次描繪過各種不可思議的機器人了。《變形金剛》的觀眾不一定是通曉人工智能技術新進展的內行人,但是他們都從各種渠道得到了日本就是未來古怪新發明的領導者的這種印象。而且這種印象早就不再侷限於傳統上深受日本動漫影響的東亞地區了,否則美國人拍的《變形金剛》又怎麼會開這句玩笑呢?要是在十年前,那些電影裡驚呆的老美大概不會說「這八成是日本人弄出來的」,他們可能會認為那具汽車機器人是太空總署的新發明,或者是美國軍方的秘密武器。可見日本等於創新、日本等於前衛,已經是全球新一代年輕人的共識了。

這種全球正在慢慢接納的日本新形象和中國主流民意所認知的日本,顯然有著很大的差距。根據近日一傢俬人機構的民意調查,中國人覺得世界上最有優勢的國家是美國,而日本就差得遠了,比中國還低;中國人認為日本惟一一樣能夠排上世界第一的,就是他們的小型電子產品,例如相機和攝錄機。我們可以把這個調查解讀為在一般中國人的心目中,日本的名片就是他們的家電用品,除此之外,他們再也沒有什麼東西是能稱雄全球的了。

在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和日本的國勢走向幾乎是完全相反的,中國正在逐漸崛起,大有成為世界新強的機會,而日本則在泡沫爆破之後陷入了長達十年以上的經濟困境。所以很多中國人開始看不起日本了,覺得它真是名副其實的「小日本」。

然而,就在中國和中國產品取代了日本,變成最惹人疑懼和妒忌的對象時,就在日本頭腦發熱的商人從紐約等地的房產市場鎩羽而歸的這十年裡面,日本其實已經悄悄完成了它的形象轉型。過去大家談起日本,想起的總是那些任勞任怨克勤克儉的白領軍團,以及比「大和號」還要龐大還要可怕的企業艦隊。可是今天全球主流媒體呈現出來的日本卻是一個時尚、新奇和充滿幻想趣味的新國家。這個形象是怎麼來的呢?

沒有日本味的日本文化

中國官員「公費考察」的人數和開銷在全世界大概也是數一數二的,如果他們稍微敏感一點,應該都會發現日本壽司是當今全球的飲食潮流熱點,各個西方國家大城市的高檔壽司店和平價迴轉壽司舖外都不難見到長長的人龍,而且那些客人多是年輕的新中產階級。相比之下,中國餐館則仍然不脫廉價外賣食品的老舊形象。為甚麼日本菜能夠成為一種時尚呢?

很多人都說那是因為日式食品成功地打造出健康天然的感覺。可是更重要的一點,或許是藉?這種符合時代飲食趨向的特點,日本菜成功地完成了「脫亞入歐」的變身程序。更簡單地說,今天流行的日本食品其實已經不是那麼日本化了,只要掌握住生魚、米飯和醋這幾個基本元素,任何一個外國廚師都能在一家裝潢摩登的餐廳?似模似樣地供應「日本菜」。

我們在日本的設計和建築裡也能看到類似的情況。「無印良品」和安藤忠雄與伊東豐雄等建築名家的走紅不是沒有道理的,一方面他們掌握住了傳統日本美學的簡約性格,另一方面這又恰恰應驗了包浩斯以來的現代主義精神,強調基本功能,注重簡潔乾淨的視覺語言。對一般外國年輕人來講,「無印良品」的家居用品及安藤忠雄的房子固然有「和風」的味道,但它們更是一種型格十足的無國籍作品。

日本的經濟泡沫爆破之後,傳統經濟支柱產業的退潮反而開啟了另一重新景觀。例如東京的秋葉原,本來是各種家電產品的集中地,外國遊客多半喜歡在此尋獵平常不出口的日本產品。但是在過去十多年?,它卻化為新興潮流次文化的聖殿,聚集了一批以動畫、漫畫和模型玩具迷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消費者。這裡頭各種各樣的古怪玩意不再是歐美趨勢的拙劣翻版,反而成了全球次文化的震源。除此之外,像藤原浩等「潮流達人」和奈良美智等繪圖作家也是不少國際時尚生活雜誌追逐的寵兒明星。

在一切「日本酷」的風潮裡面,最強大的當數動漫產業了。早在二○○○年,日本動畫業的規模就佔去了全球動畫產量的百分之六十;而日本國內的消費只佔其中百分之十,剩下的九成全是出口。傳統動漫強國美國雖然還是大哥,可是新世代的歐美年輕人卻都迷上了「Magna」(漫畫),而且還以此為榮。

用環球格局的角度考量,這十年來的「日本酷」標誌裡日本已經從經濟強權蛻變為文化大國了。對越來越喜歡談「軟實力」的中國人來講,日本的經驗有甚麼可以值得參考的地方嗎?首先,我們發現日本的文化產業沒有一味強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國際的」這種老調;相反地,在繼承了原有傳統之餘,現在的日本流行文化更有一種學者岩浂刀功一所說的「文化無臭性」,也就是「沒有了日本特色的日本特色」。比如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其背景基本上可以放在全球任何一個城市?面。又如宮崎駿,他的動畫雖然常有歐洲城鎮般的環境,甚至把人物畫得像白人多於亞洲人,但也從來沒人譴責他數典忘祖崇洋媚外。至於Hello Kitty與卡拉OK,就更是談不上任何日本特色了(至少表面如此)。和這種「文化無臭性」的傾向比較起來,我們想的卻還是怎樣把龍呀鳳呀一類很有中國色彩的東西推向國際;這當然是對的,但卻不是建立國家形象加強軟實力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