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日星期三

梁文道:把機場穿在身上

【都市日報-兵器譜】如果全世界的機場都越來越相似,那麼機場商店裏賣的東西又如何呢?

起初,機場不是一個做交易的地方,它只負責交通。雖然它們有商店,但這些商店賣的要不是一些土產和三流的紀念品(比方說印上了當地著名地標圖像的T恤與匙扣),好讓旅客在離境前還有為親友搜羅手信的最後機會;就是煙酒、香水和化妝品之類的免稅消費品。但是隨航空客運量的增長,超大型新機場的漸次落成,機場就逐步變成商場了。

商場化的機場就和機場本身一樣,沒有多少地方色彩,更談不上性格,你閉起眼睛都猜得到裏面一定有Dunhill、Hermes、Prada、LV和Mont Blanc,也就是所謂的「世界名牌」。為甚麼?我也沒做過研究,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像我的朋友那樣,要到了機場才有空購物。但是只憑肉眼觀察,你也會發現機場中有這麼一批商務旅客總是風塵僕僕地經常出差,四外奔波;還有一批口袋餘錢多,不時就出境旅行的新富階層,他們應該就是「世界名牌」的預定對象了。

比起日趨制式化的新機場和任何大城市都找得到的名牌商店,這群機場的常客不見得會更有性格。除去膚色、言語和國籍的差異,他們身上穿掛的東西在在說明了這群人的同質性。就從旅行箱說起吧,Samsonite、Tumi和Rimowa是最常見的選擇,十個男人有五個穿上了Bally的皮鞋與皮帶,五個女人裏頭則有三個使用LV、Prada和Gucci的皮包。其餘一切,可以推想。

本來是為了樹起地標揚舉國威的新建機場,結果變成家族連鎖店;原來是為了「穿出你自己」的風格化產品,最後成為全球中上階層的指定制服;機場、機場商店、機場旅客與他們穿用的「世界名牌」共同見證了奧日(Marc Aug?)所說的現代化特徵,也就是沒有特徵。

與機場這類「非地方」相應的「機場時裝」,同是脫離了文化傳統和歷史色彩的普世包裝,只要夠錢,誰都買得起,誰都穿得上。離開機場,我們還會看到這些穿「機場時裝」的人在城市中與城市間到處流動。他們和機場一樣,是奧日筆下「超級現代性」(Super Modernity)的產物,沒有過去只有現在,蒼白乾淨如一具貨櫃箱;是全球物流交通承載的貨物,也是全球物流交通的本質。他們不只出入機場,他們本身就是機場。

在這樣的時代底下,根本就沒有甚麼「穿Parda的惡魔」,有的只是一大堆穿Prada的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