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2007年4月,香港回歸十周年慶典前的三個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布了一項「香港人身份認同」調查的結果。這個調查裏有一條問題是「假如可以選擇,你會再次做九七年前的殖民地人,還是繼續做九七後的特區人」。
受訪的一千零七名市民裏有百分之四十一點一選擇做特區人,百分之二十一點八表示兩樣都無所謂。驚人的是居然有百分之三十一選擇做「九七年前的殖民地人」。
於是許多一向懷疑香港人不夠愛國的評論人就乘機發炮了,覺得這個數字正好證明了他們多年來的猜測。
他們認為接下來的行動當然是要加強民族認同教育,好徹底清除港人心中的殖民餘毒,讓那百分之三十一的迷途羔羊快快回頭,一起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回歸十年了,對百分之三十一這個數字,我們最容易湧起的反應的確就是香港人的中國認同還不夠多、還不夠深;相反地,有不少港人仍然念念不忘英國這個殖民主子,做夢都想當英國人。
可是要小心一點,這個調查問的是會不會再次選擇做「殖民地人」,而非會不會做「英國人」。依據我們討論港人身份問題常用的框架,只有中國和英國兩個選擇,彷彿不是當中國人就是做英國人,根本從來沒有「殖民地人」這第三選項。照我個人對香港的認識,就算在九七年前也不可能有百分之三十一的港人會認同自己是英國人,而英國也從未在港推動過任何「愛國教育」去鼓勵香港人認同英國。
所以我們要搞清楚,那批想當殖民地人的香港人就只是想做殖民地人罷了,我們不能直接從這裏推論出他們還在懷念英國,更不能說他們不認同中國。
身份總是混雜的,一個人絕對可以既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仍然肯定在殖民地的身份。這條問題的根本缺陷就是逼你在特區和殖民地之間作出抉擇,似乎特區和殖民地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然而,殖民地與特區真有那麼大的分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