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9日星期四

梁文道:新班子的問題就是未來特首的人選問題

【明報-筆陣】曾蔭權成功連任特首,拖了兩年的「看守政府」本該正式告終,讓曾蔭權自行組班放手大幹。但是此刻卻又有傳言現在那幫司局級高官多半要再留任一兩年, 「以便觀察」云云。這裏頭到底有什麼好「觀察」的呢?何以新一屆的政府班子會這麼難產,導致許多風聲耳語?其實說穿了,這只不過是香港畸形政制生出來的另一怪胎罷了。

雖然香港的特首選舉已經進入了「有競爭」的年代,但我想沒人相信下一屆特首會是真真正正選舉產生,而完全用不中央政府的挑選與「欽點」。既是如此,那麼曾蔭權之後的真命天子現時身在何處?又該被放在哪裏呢?答案就是新一屆的政府班底了。經過董建華的混亂管治,不論中央抑或一般市民,大概都很難再相信毫無管理公務機構經驗的人,因此在司級局的高官裏挑人是再合理不過了。一個人就算早就晉身行政會議參與最高決策,也不代表他能順利舞動巨大的政府機器,董建華就是個好例子。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只要梁振英仍然留在行政會議,他接任特首的機會就不可能太大。其他一度傳為熱門的商人如吳光正等就更不消提了。

正因為新一屆的特區政府班底就是誕生下一任特首的魚池,所以它的成形才會如此困難。那麼這一池魚可以有什麼樣的組合,其中又有哪些熱門的肥魚呢?且讓我們先來看看盛傳會成為局長的曾鈺成。大家知道民建聯向來是中央悉心栽培的本地政黨,而且他們也從不諱言要有執政的準備,不斷發展不斷壯大。等到香港終於有普選的那一天,說不定選出來的特首就是民建聯黨員。這也該是中央政府和民建聯長期規劃的目標。所以曾鈺成已經走到了一個不能再拖的地步了,他或許當不上特首,但他不能不代表民建聯參與實際的政府運作,一方面是為了汲取經驗,一方面是為了建立市民的信心。假如為了區區一個立法會議席而躊躇,卻放棄了參與執政的機會,這不只對民建聯的未來沒好處,也不利於香港的民主發展(假設普選進程的速度和民建聯的茁壯是正面相關的話)。

關於曾俊華,很多人都說他是曾蔭權的心腹,而且精明幹練,只可惜中央不夠「信任」他,所以曾蔭權雖然屢次提議由他接任政務司長,都得不到北京正面的答覆。談及中央政府和香港的關係, 「信任」二字是個輿論愛用的關鍵詞,但它又像是一個非常玄妙不能言明的符咒,從來沒人能說得清楚信任成立的條件是什麼,連中央政府也從未把「中央信任」宣諸於口,當作特首候選人的必備要素。在中國的官場文化裏,信任除了是對上位者的忠誠換回來的獎品,它還是一個模糊的黑盒,可以裝進不少東西。為了贏取信任,有人甚至會對上級揭露或製造自己的「痛腳」,各種花樣層出不窮。又因為信任是這麼神秘的東西,所以又有許多旁人可以藉它大作文章,散佈謠言,語意不清地說某某其實「得不到中央的信任」。曾俊華的「信任問題」亦應作如是觀,我們該小心分辨那些是人云亦云的傳聞,那些又是實情。要知道曾俊華到底能不能得到中央的信任,參考曾蔭權的例子就是了。難道你以為中央摸不清那幫港英餘臣的底嗎?如果曾蔭權都可以任用,難道曾俊華的往績和人格就會比他還有問題嗎?

我倒贊成蔡子強的說法,真正阻礙曾俊華接上政務司長位置的,正是他和曾蔭權的親密關係。內地省市長與省市委書記的配對絕少出現兄弟班的組合,原因是不想地方上的一二把手都是同一條線的人,以免出現失去制衡,權力過度集中在某個團伙手上的情。中央領導會不會以同樣的態度決定香港特首與政務司長的人選呢?相當值得注意。

再考慮另一名政務司長大熱門唐英年,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更根本的路線問題了,那就是特首應該來自商界還是公務員呢?九七之前,很多人相信商人治港,覺得他們既然能夠管好一個牟利的企業,自然也能管好這個「經濟城市」。所以直到九七之後,傳媒還是很注意幾個有志商人的動向,覺得他們可能是未來的真命天子。不過,董建華令人失望的表現卻徹底揭破了這個神話,而且商人治港會產生官商勾結的看法也愈來愈流行,因此董下曾上就成了根本路線的轉變了。曾蔭權目前享有的民意似乎證明了曾經服侍殖民宗主,誰是老闆就聽誰的公務員,要比愛國有餘但從政經驗有限的商人更好。更何公務員出身的官員對政府架構與決策流程的熟悉程度是商界精英完全比不上的。

然而擔任過立法會議員與財政司長的唐英年絕非另一個董建華,他的工作表現不差,政治技巧也日益進步,使得商人治港又重新成為一個可欲的選項。究竟他和曾俊華誰更適合當政務司長呢?這其實也就是下一任特首的預選了。畢竟政務司長是特首之下最顯赫的人物,隨時要有接任的準備,而現實情是不允許兩個司局級官員同時公開競選特首的。

說到這裏,我們就會發現梁家傑說自己熟悉國情是多麼可笑的事了。他提議中央放棄對主要官員的任命權,這不只是要修改《基本法》,而且根本是要中央放棄未來特首的「揀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