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知道分子】中國是不是一個大國?中國已經是一個大國了嗎?這不只是中國人自己關起門來熱烈討論的話題,還是許多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正當中央電視台《大國崛起》掀起國民一片回響之際,《紐約時報》和《泰晤士報》等重要的西方傳媒也紛紛發布文章討論中國崛起對世界秩序的影響。誇張一點的,甚至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強獨霸的日子已經正式告終,各國要盡早適應中美主導的二元世界。但這「二元世界」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世界?中國的大國身份又如何改變了世界秩序,為這個秩序注入了哪些新的元素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所謂的國際秩序並不只是一連串的利益交換和競爭賽事,外交也不只是一盤又一盤的棋局;它們還是一種觀念上的結構,具有主導力量的大國,往往會投射出一幅世界圖景,把各國分別放入不同位階,再據之分別對待分別處理。簡單地說,相對客觀的結構以外,國際秩序還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層面。
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冷戰時東西兩大陣營的對立,美蘇之間的競爭絕不限於軍事與經濟實力的較量,還是兩套意識形態的比賽。所謂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壘,共同形成了當時的國際秩序。
自此之後,就展開了美國這個超級強權主導國際形勢的時代了。在美國投射出來的世界觀里,全球各國大致可以按市場經濟與非市場經濟、民主與不民主等兩道軸區分成不同的陣營。布什政府上台以後,美國更是以輸出民主為己任,與各國交往的同時不忘宣揚它所認同的價值觀。例如經援落後國家,它開列出來的條件就包括了受援國要改革自身的政治體製,加快民主化的步伐。你可以說這是偽善,一切不過都是鞏固自身利益的口實;你也可以說這是實際的,因為如果沒有民主高效而廉潔的政府,再多的援助往往也是泥牛入海,毫無實效。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美國的確擁有一套言之成理而且邏輯融貫的價值觀去配合它的外交動作。
現在的問題是,當中國日漸意識到自己的大國地位,而且連外界也都如此看待中國時,中國有沒有提出一種不同於美國的價值觀,有沒有一套自己的國際秩序圖像呢?當美國仍然致力於推銷民主政治與自由主義的時候,中國又拿出了什麼來和世界各國打交道,界定彼此的關系呢?近來有不少英語傳媒開始注意中國在外交場合常提及的「和諧」一詞,這是個很有中國特色的概念。
然而,所謂「和諧」又是一個容易流於空泛的模糊的詞語,大家應該怎樣確定它的內涵呢?關於這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柯亨(RogerCohen)的看法在英語傳媒之中很有代表性。在早前一篇論及APEC年會的評論里,他認為擺在與會各國面前的,是兩條不同的通路,一條是美國力主的民主外交,另一條就是中國式的「和諧」了。後者的特點就是比市場經濟先進國更強調做買賣的優先地位,大家最好少談政製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多做實質互利的交往。
另一個常被引用的案例就是中國和蘇丹等非洲國家的關系了。美國援助這些不發達國家往往有一系列附帶條件,要求它們改善人權狀況,加速民主改革。中國對待它們的方法卻截然不同,慷慨相助之余又不過問內政。兩者比較起來,當然是中國式的「和諧」更受歡迎。因此許多評論家驚呼中國這個市場經濟「後進國比起傳統西方國家還要‘資本主義’」,還要實際,與它們的傳統對手蘇聯完全是兩回事。
換句話說,中國在外交上提出的「和諧發展」基本上被解讀為「和氣生財」。可是,這真是中國人認同的價值觀嗎?中國投射出來的國際秩序是否就僅止於一個全球市場,而不涉及任何普世價值呢?大家近一兩年來誇談「軟實力」,認為輸出文化工業產品和做做廣告公關等表面功夫就是了,其實真正的核心還是一個國家有沒有一套自己相信又足以服人的價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