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官方科學
某牌子能量水濾水器自稱可以重組水分子,讓喝水用水甚至拿它洗澡的人更健康更漂亮。結果消費者委員會調查過後,發現原來這些宣稱的根據很有問題,不足採信。
根據以往的經驗,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本該告一段落,那個廠家也應該鳴金收兵,轉換一個宣傳方式。不料廠家卻反而大登廣告,高調反擊,於是漸漸成了城中話題之一。也不知是否有高手在幕後出謀獻策,這家濾水器廠牌的反擊廣告看來也有板有眼,真係唔知就會畀佢嚇死。
但細看其論證方式和行文用語,就可發現這一系列電視和報紙廣告簡直可以用來當大學思考方法與中學通識教育的教材(當然是負面的那種),讓大家以後更小心地閱聽身邊健康產品的宣傳文稿,做個聰明人。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這批廣告用了「官方」二字去形容消委會的調研結果。這是近年很流行的一種論述策略,就是把主流學術界或歷史機構認可的一套打成官方權威,然後自己的東西就變成被打壓排斥的「異見」了。
許多駁斥演化論主張創造論的學者和傳道士也是用這樣的方法攻擊主流科學界。
它的好處是容易喚起公眾的同情心,讓大家把他們聯想成當年受到教庭壓迫的伽里略,明明說了真理,卻給斥為異端。
這套手法之所以有點說服力,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瀰漫著一股不信任權威的氣氛。官方意見在過去總是不得不接受的,如今大家卻普遍認為官字兩個口,怎麼說都不能完全相信。和科學有關的東西,大體也是如此。
經過半個世紀以來現代科學哲學和「科學研究」(Science studies)的洗禮,當代教育體系下長成的知識分子已不再輕易接受科學就是真理的信念,他們開始懂得所謂「真理」其實是學術界接受的一套觀點,而「事實」則不可能完全未經人手就自然出現。
更重要的是我們天天都能在報紙讀到各式各樣互相矛盾的「科學報告」,一會兒說吃某樣東西有助防止心臟病,一會兒又有另一家機構跑出來說同樣的食品吃多了會導致心臟病。真是叫人莫衷一是,不知如何是好。
信自己
「鑽石健康水」一開始的宣傳策略和大部分健康產品一樣,喜歡訴諸學者專家的「權威意見」,企圖勾起消費者崇拜甚至迷信權威的心態。
就像卡通裡一個人只要穿上白袍架上眼鏡留了個大鬍子就是博士,廣告上只要加了一些學術機構和洋教授的名號,大家也就以為那真是科學結果了。
一待消費者委員會指出這一類型濾水器產品的廣告不可信,它卻又反過來站到近年流行的「反科學」陣營那邊,指出「科學無絕對」,甚至還很聰明地以西醫仍未全面接納中醫為例,說明科學標準難以定於一尊。受過高等教育的閱讀人聽了這番說詞,可能會想:「對呀,科學哪有最終真理可言呢?」或許還聯想起學府之中眼見耳聞的勾心鬥角,證明官方科學其實不外權爭勝利者所壟斷的一派說法。而平常就給各種科學報道迷糊得暈頭轉向的大眾,說不定更能認同:「沒錯,科學的東西本來就人言人殊,今天說對的明天可不又錯了嗎?」
既然科學無絕對,那麼這些引用了另類意見來抗衡官方科學的廣告看來也有機會是真的了。但是我們一般老百姓又哪有本事去判定誰真誰假,孰對孰錯呢?
於是「鑽石健康水」的廣告又祭出了第二招,那就是訴諸消費者的親身體驗了。許多街上搶客的推銷員不也愛說:「!我講你唔信唔緊要,最好你自己試。乜都假,自己感覺最實在。」所以這批反擊廣告又舉出數字,說它已被50萬個家庭使用,還有90日免費試機及120日原銀奉還的政策。要不是真正有效,又何來那麼多家庭繼續上當呢?
先不說消費者決定退貨與否的複雜心理和可能面對的麻煩手續,且只看「健康」一物該如何印證。甚麼叫做健康?又怎樣才算「更健康」了呢?我們有甚麼標準和方法來衡量自己的感覺經驗?就算我真的在用過這部機器之後變得更健康,我又怎麼知道那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所致,還是機器的神效?反過來說,假如我在開始使用這部機器的同時患上了酒癮,數個月後身體變得很糟,我又能不能把責任推在「健康水」身上呢?關鍵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根本難以形成一個絕對受控的實驗環境,又怎能自我驗證各式健康產品的花言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