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假如今天香港實行了政黨政治,大選勝出的政黨可以組織政府;而且還有全面普選,人人手上都有神聖的一票;那麼你會投給哪一個政黨呢?
香港的政治光譜因為獨特的環境,一直以來就是被「親中—民主」的軸線所主導,民建聯站在親中的哪一端,梁國雄等所謂的激進派則立穩民主的這一端;其他黨派就分布在兩個極端之間,時有升降,常常游移。由於這道軸線的影響力太大,有時就會產生一些相當怪異的現象。
例如工會為本的工聯會,本該義無反顧地支持工會擁有集體談判權,但是當年卻在立法會的議決之中退卻。理由是政府和民建聯都不贊成,而支持特區政府乃是親中政團的應有之義,故此就讓「親中—民主」的軸線蓋過了社會經濟政策的立場上的「左—右」軸線。反觀民主黨,雖有不少出身於基層社工的成員,只老是喊著要為民請命,但是在最低工資和標準工時的態度上卻左閃右避,一時有人說贊成,一時又集體反對,為的就是不要得失中產選民。而中產階級,據說是民主派的最大票源。
親中?還是民主?這個立場的選擇又能變成一道數字的計算題,也就是你贊成在甚麼時候實行普選的問題。激進民主派會說今天就該立刻普選,至於民建聯,則幹脆說不出一個日期,只能呢喃「循序漸進」之類的鬼話。
如果有機會,你去問一下這些政團政黨,假如今天就有普選,還讓他們執政的話,他們的治港理念是甚麼?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差別原來都不大,當這條最重要的數學題消失,當這道主導香港政壇光譜的「親中—民主」軸線失去意義之後,大部分的政團都會變得面目模糊,揀唔落手。
例如民建聯,我們都曉得他們「真心為香港」,要建設香港;但他們想建個甚麼模樣的香港呢?又如民主黨,長期以來就把雙普選等同民主,那麼有了雙普選有了民主之後,他們又還想幹些甚麼呢?過去兩年為了洗刷反對派的污名,他們甚至還羅列數據證明大部分的政府政策和法案,他們都是支持的。這麼說來,普選實現之後,他們的歷史任務也就完成了,可以散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