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香港商人的勢利短視,固然是一種自我作踐行為。另一種在香港常見的自我作踐行為,那就是對宗主國的盲目褒揚,對香港自身的缺點就用放大鏡來看。近年的趨勢是,在傳媒上,有關中國官員、制度、發展都是好的,香港要依賴中國。
其實這種心態,由英治時代到現在都存在。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的年代,凡英國都是好的。所以很多人都信賴英國產品,家長愛送子女去英國讀書等等。當然,英國人是很講究的民族,他們的產品和教育不少都是世界頂級。
不過,很多香港人當時對英國的吹捧、崇拜,並非因為他們真心去了解英國文化,只是將中國文化中的奴才心態、藩屬心態搬過來,總之凡是宗主國的就是好。因此,香港人有一種永遠被殖民的心態,結果香港人的英文永遠學不好,因為英國文化在香港的根實在太淺,只有足球、賽馬和司法制度能夠本地化後落地生根。而一大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誓死為英國人效忠的政客商人,到了現在講說話左得連不少共產黨員都側目。以往沒人看得起的中國大學學位,現時有不少家長心動,那就是因為香港有這種凡事要跟著宗主國步伐走的心態。由香港人的自我作踐心態來看,不難看出「一國兩制」有失敗的可能。這種失敗並非因為中央主動干涉香港事務,而是香港人這種凡事必認為宗主國是好的心態,將香港的獨特性逐步放逐,自我意識上與中國其他地方看齊。但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今天,中國十三億人民雖然見的世面不少,但他們要在心態上與西方主流接軌,相信要很長的時間。而中國給予香港獨特的地位,除了統戰台灣的需要,亦在某程度因為中國需要長期受英國統治的香港人,作為中國人步向世界的一種楷模。
現時才發現香港人如此愛自我糟蹋,那當初為何要提出一國兩制,可能搞一國一制都有一堆人主動走出來歌功頌德。前聯交所主席李福善,在八十年代有名言:「香港只不過由英國殖民地變成中國殖民地。」但中國不需要殖民地,中國需要是貨真價實的特區。要殖民地幽靈走進歷史,香港人要學懂莊敬自強,重新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