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動作!請給我們更多動作, 我們要看的是更多的動作場面」。如果你假裝自己從未看過香港中文傳媒,或者把自己當作一個剛剛學懂中文的老外,看一眼香港媒體怎樣處理年底的世貿部長級會議,你一定會認為香港人對報紙的要求不和對電影的要求一樣,都是要有更多「喋血街頭」式的動作場面。
準備即將來到的世貿部長級會議,許多傳媒開始報道政府到時候會有甚麼安排。非常奇怪的是,不會有太多閱聽人從傳媒處知道這個會議到底是要幹甚麼的,不知道所謂的「部長級會議」在世貿組織裏扮演了甚麼角色,更有可能不知道甚麼是世界貿易組織,和它為何會招來這麼多反對者。
我們只知道它或許會把港島北部變成一個巷戰場;南韓農民很激進,會引火自焚;歐洲來的無政府主義青年是很有經驗的示威者,他們會熟練地踩著滑板穿越警方防。而香港警察將嚴陣以待,不惜犧牲其它地區的保安也要抽調足夠警力坐鎮現場,遇上最壞的情況則會邀請解放軍出山。
但那些南韓農民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示威者到底想要甚麼,我們不明白。這已經不再是譴責傳媒只懂腥膻色的時候了,而且要知道香港傳媒(尤其是印刷媒體)的運作體制本身,就必定使得它只能關注跳樓、砍人、車禍等動作場面多於世貿議題、政策內容等更有「深度」的東西。
自從十年前《蘋果日報》創刊以來,香港幾份主流大報在人員編制上就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那就是負責國際版的編排人員數目不斷下降,最近幾年連港聞版的記者人數也不斷縮減。
增長最多的,則是包括「狗仔隊」在內,專門駐守各大醫院、警署附近,日夜監聽警方通訊以便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突發組。一間大報館擁有一支人數過百日夜輪更的突發記者隊,國際版不過五人,並非稀奇怪事。
由於報館認為讀者最喜歡的就是突發新聞,所以它必需得有一大隊機動靈活可以捕捉任何動作瞬間的突發組。這樣的編制體現了報紙生產新聞的方向,同時又反過來局限了報刊新聞的視野和能力。
所以我們大可預期萬一世貿部長級會議香港回合那怕只有一單流血事件,它依然會成為一週傳媒焦點;如果萬幸地平安無事,或許大家會看到一些國際要人夜蒲蘭桂坊伴開房的偷拍鏡頭。至於這個會到底談的是甚麼,那明顯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