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4日星期日

梁文道:殖民地不只是一個香港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今年香港書展有一本書的熱賣程度叫我們一眾朋友通通跌破了眼鏡,那就是王慧麟的《閱讀殖民地》。這是本連作者都自認一定會滯銷的書,他在序言裏清清楚楚地把它定位成「孤芳自賞型」的作品,只會趕客,而且趕走的客人一定不回頭。但是在書展現場上,我目睹一些被懷疑是平常痛罵「港英餘孽」、狠批民主派不愛國的「維園阿伯」狀的人物排隊買這本書。這就更叫人奇怪了,因為王慧麟的政治立場,我們都很清楚,他做過民主黨的助理,捐過錢給「長毛」參選。

或許是因為《閱讀殖民地》裏有一批剛剛解封的前英國殖民地部份檔案原件複印,王慧麟分別據之分析了港英如何跟蹤前左翼青年、如今的豐大班鄭海泉;又拿一個叫做馮飛鳳的人做例子,說明當年的港英政權怎樣打壓在大陸學成歸來的青年教師和左派學校。看這些如山鐵證,怎能不叫人熱血沸騰,更為自己當年理所當然的「反英抗暴」義舉感到自豪?

九七前後,學界一度風行「後殖民主義」,但往往側重在電影裏看到香港的模糊身影,於文學中讀到香港那叫人難以啟齒的身世故事。說來說去都是中英兩國夾縫間的香港文化身份,怎樣游離在民族和國家的?事之外。但是對於前港英時期的政治經濟分析,卻幾乎交了白卷,就算有,也絲毫沒有進入主流媒體,似乎還不如七十年代左翼知識青年的火力規模。

主流社會裏關於殖民地的說法,要不是懷念當年英國人的本事樣樣都好,就是憤恨英國人的奸狡埋下地雷如今一一引爆。《閱讀殖民地》的特點就是跳出了這兩個極端,承認港英治道的聰明但不盲目歌頌殖民政權,指出了殖民政府的詭計卻不帶強烈民族情緒。王慧麟做的,是精要把握英式殖民地管治這種獨特的統治類型,而且眼界超出了香港,遠達馬來西亞和非洲。

初識王慧麟,我還以為他在倫敦亞非學院念的博士是專攻非洲殖民史,因為說起那一塊塊的前歐洲殖民地,他總有不斷的故事。《閱讀殖民地》裏講到其他殖民地的篇幅,可能比講香港的還要多。唯其如此,我們才看到原來港大創辦人、前港督盧押爵士(Lord Lugard)把在港的經驗總結成「間接管治」(indirect rule)理論,然後通行大英帝國所有殖民地,教懂各地總督聯合當地的土豪劣紳一起控制百姓。反過來,肯尼亞土著的暴亂則使得英國人反省管殖民地一定不能來硬的,要善用心戰,於是有了麥理浩在香港的大規模福利擴張。可見要搞懂香港的殖民統治,一定要把它上升到英國全球戰略的高度,甚至和其他殖民帝國的手法做個比較。

話說回來,以王慧麟法學博士的學術根底,這本書本來可以很難啃;但做過報紙主筆電視新聞編輯的他,卻能用最精簡明暢的文字寫作。說這本書一定滯銷,是他過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