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對於一些經常把「向前看」掛在嘴邊的人,很奇怪為何在六四事件過去十六年後,香港仍有數以萬計市民參與燭光晚會;台灣名導演侯孝賢,在二二八事件結束後數十年,仍然拍了一套《悲情城市》,間接促成台灣當局為二二八受害人平反。
類似六四事件、二二八事件這些在發生之後數十年,仍然可以引發正反陣營激烈爭論的事件,通通可以稱作「歷史傷口」。
這些歷史傷口,通常是一些被武力鎮壓的民眾運動,這些民眾運動,都不是以推翻現有政權為目標,起初只是為民請命的運動。
後來當權者感到權力基礎受到挑戰,以武力鎮壓這些運動,並大舉搜捕同情運動的平民。有不少民眾對當權者的武力鎮壓憤憤不平,因而造成雙方意見上的裂痕。由於當權者長期拒絕就事件作出交代,這樣的膠著狀態造就了雙方關係的長期緊張,漸漸成了一道歷史傷口。
於一九四七年二月發生的二二八事件,起初是一名賣私煙小販被打死的事件,漸漸就連本省籍人與新移居外省籍人的分歧都浮上水面,國民黨後來下令鎮壓,不少在事件中失去至親的本省籍人憤憤不平,造就了長期對抗。
而一九八九年四月至六月發生的六四事件,當時的北京學生,本來藉悼念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機會,抗議當時已經出現的官場腐敗,後來領導人感到權力受威脅,就派軍隊鎮壓。
支持北京學生的香港人仍是無法原諒這種殺害年青棟樑的做法,才令維園燭光晚會出現了十多年。由於二二八與六四的相似性,難怪侯孝賢曾說六四令他想起二二八。
這些歷史傷口,維持越久越難撫平。二二八事件所埋伏的隱痛,有時都會在台灣政壇發作。不過,通常政府成立了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責任,並就此道歉,傷口的傷勢就會大為好轉。像二二八事件現時對台灣政局的影響大為減弱,至少泛藍泛綠不會用二二八互相指責對方。
如果真的要向前走,治理歷史傷口很重要。往往治理了歷史傷口,才能夠進一步團結起來,攜手闊步。
要一個淌著血的傷者,不去治療繼續往前行,就算傷者不感覺到痛,亦有很多後遺症。正視傷口,才是向前行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