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0日星期四

梁文道或馮振超:Corea與Korea

【都市日報-兵器譜】南韓政府近年在重塑國家長遠發展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少驚人之舉,先是具體地把首都位置遷移,用以解決城市規劃問題,及避免首都與北韓邊界太接近而出現軍事上風險(南韓曾發現北韓以挖地道方式試圖進入南韓境內)。更見魄力的,是盧武鉉總統實現了把漢城這個沿用已久的首都中文名字也去掉,取名首爾。從這些改變看來,南韓下一步大有機會是連英文國家名稱Korea也改回原來的Corea,向世界展示這個國家民族對歷史的尊重與尊嚴。

近年無論南韓與北韓,對於Korea這個國家英文稱呼也大有意見,事緣Korea這個名字的出處對兩韓人民而言,多少也記上一種不安與苦難的意義。

據了解,在日本佔領朝鮮半島及進行殖民統治前(即1910年至1945年之間),朝鮮的英文名稱一直為Corea,但當日本施行其殖民管治後,Korea這個與Corea英文發音相似的名字便開始出現,逐漸更被廣泛應用及成為官方稱呼。

有歷史學家直指,日本銳意以Korea代替Corea,實為一種對韓國人民民族尊嚴挑戰的具體表現。希望在順序國家英文名稱排名中,Japan永遠也站在Korea前頭,以彰顯「日本領先於朝鮮」的一個標識。

今時今日,世界形勢逆轉,韓國內部要求正名的聲音時有出現,南、北韓雙方近年也有為此溝通。從政治角度而言,兩韓正名所考慮的政治風險並不太高,反過來更可視為一種增強國民團結的象徵性運動。

但世事如棋,每每出現一些出人意表的情況,如南韓當局早前把首都漢城的中文稱呼改為首爾後,便引起中國內地網民一番討論。

有網民指南韓把沿用已久的漢城去掉,是一種「去漢」的手法,並不友善云云。(其實「去漢」在南韓文化歷史中並非新事,早在1970年,當時的朴正熙總統便曾進行「去漢運動」,把中國漢字從韓文中去掉。)

改名這回事,從來政治先行,實際意義卻非主要考慮。如台灣的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上台後,便急不及待把甚具歷史意義、以紀念前總統蔣中正,位於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更改為凱達格蘭大道,用以沖淡昔日國民黨以至蔣氏家族在台灣政壇「君臨天下」的政治面貌,這個街道名字變更的舉動,大有英雄造時勢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