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0日星期日

梁文道:偽書真趣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既然我們國家甚麼都能假,「打假」的範圍自然也是無遠弗屆。比如說,最新的熱點就是打假書。市面常見假書有兩類,一是用知名作家的招牌出書賺錢,掛羊頭賣狗肉,讓讀者以為偶像又出新書,趕快捐輸;另一類則是企管書,明明是國人自行編撰,偏偏要弄個洋人作者名,假裝是全球暢銷書的翻譯版,封面還要印哈佛大學某某學院指定教材,或者名列《紐約時報》甚麼十大暢銷書榜等子虛烏有的假推介。

假書偽書成為潮流,許多文人認為是國家大患,罵出版商道德淪亡,痛百姓民智未開,似乎偽造書籍乃純粹之惡,毫無價值。但偽作書籍作為一種事業,千百年來禁之不絕,「凡存在皆合理」,可見裏頭定是大有學問,不能只是批判一下放到一邊就算。我第一次讀到假翻譯書,是現代新儒家大哲唐君毅譯的《愛情之福音》,作者叫克爾羅斯基。從內容看來,不容易分辨它是否真是外國人的作品;但那個叫做克爾羅斯基的作者,原名卻非常古怪,Killosky,真不知何國人也。後來有學者考證,發現根本沒有「殺偶司機」,《愛情之福音》的真正作者其實就是號稱譯者的唐君毅。一代宗師也玩偽冒,為的就是假借一個老外的身份介入中國愛情哲學的討論,方式雖然佻皮古怪,但不能不視之為一次嚴肅的「實驗」。

其實西方的假翻譯也是源遠流長,足以成史。比如說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中段就突然加進了一個作者,記述唐吉訶德先生的事蹟,那人叫做Cide Hamete Benengeli,據說是以前統治西班牙的摩爾族的一個史學家。而他關於唐吉訶德的紀錄,則被一個翻譯家譯成了西班牙文,再收錄到《唐吉訶德》裏。這是大文豪塞萬提斯開的玩笑,因為十六世紀西班牙的很多騎士傳奇,都被宣傳成是古代文獻的翻譯本。

我最喜歡的一本偽書是撒瑪納札(G. Psalmanaazoar)的《福爾摩啥》(Formosa)。撒瑪納札自稱是台灣人,1698年被耶穌會教士騙到歐洲,再輾轉逃到英國成了聖公會信徒。他在英國用拉丁文寫下這歐洲歷史上第一本台灣史,迅即成為暢銷書,並被譯成多國語文,名噪一時。但他根本不叫撒瑪納札,也不是台灣人,甚至從沒離開過歐洲,他是個出生在法國的超級騙徒。

這本完全憑空?造的台灣風土誌非常有趣,尤其當你知道它是偽作之後,讀來更是妙趣橫生。它把台灣描繪成一個自古獨立的君主國,先後被蒙古和中國侵佔,又先後被趕跑。到了一六五二年左右,復國不久的台灣又被日本天皇莫里安大奴的詭計吞併。所以撒瑪納札說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日本人。又是獨立又是日本領土,差點就以為這是李登輝的前世所撰。不過,那個佔領了台灣的日本天皇原來竟是中國人,當年以計篡位,殺了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血脈。這下子憤青們可就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