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國際要聞】到底誰是蘇珊.桑塔?她是一個作家、編劇、劇場和電影導演,以下這幾百字用來列出她全部作品的名錄,大概剛好夠用。要是再加上她得到的所有獎項,那就有點勉強了。「到底誰是蘇珊.桑塔?」當她17歲不到,帶那個年紀不可能擁有的知識與智力,烈火般的熱情意志,明星似的上鏡樣貌出現在哥德風味的芝加哥大學校園時,她的教授,也是她的前夫,也曾經問過這個問題。
到底誰是蘇珊.桑塔?如今仍有大學生在上不同的課程時問起她的身份。研究文學的人不可能沒有讀過她的《反對詮釋》,研究流行文化的不可能沒讀過她怎樣談「媚俗」(camp),研究攝影的不可能不知道她如何分析攝影的形式,研究疾病文化史的不可能不參考她那針對愛滋病歧視的開山之作。她在這麼多個學術領域奠下了開創性的成就,她到底在何處任教?不,她不是大學教授,她一直是個自由作家。
她是個紐約客嗎?是的,她大半輩子住在紐約,參與了現代紐約派知識分子的象徵《紐約書評》的創刊。紐約文化界總是流傳各種關於她的傳聞:某某某是她的舊情人嗎?她的下一本小說講的是甚麼?她又帶領劇團去那個戰地演出了嗎?紐約愛她,但她未必很愛紐約,她曾表示:「我住在曼哈頓,因為這裏有最多的外國人,這裏是最不像美國的地方。」
重新界定公眾看世界方式
她不拒絕在活地阿倫的電影裏亮相,甚至不介意被《花花公子》訪問,蘇珊.桑塔向來是媒體的寵兒,是美國公眾最熟悉的知識分子面孔。但美國人不一定很認同她,比如說在九一一之後,她居然說:「以勇氣而言,恐怖分子不算懦夫。他們攻擊的不是文明、自由和人性,而是一個自以為是的超級強權」。布殊聽過她激烈的反戰事之後,恐怕也會問:「到底誰是蘇珊.桑塔?」他可能不知道這女子早在越戰初起就去了河內寫反戰報告文學。
到底誰是蘇珊.桑塔?雖然她寫過自己患癌的私人經歷,但從來沒有太多人真正知道她這個人怎樣吃怎樣活。過去的中文媒體常叫她做「才女」,但在這個稱呼如此惡意低俗的今天,我們不妨採用另一個被中央政府禁制的說法:公共知識分子,而且她是公共知識分子的典範。她不只活在公眾目光底下,她一生所有的作為,寫作、演講與示威,一直都在試圖重新界定公眾看待世界的方式。或許,我們要問的不是這個人是誰,而是她到底塑造了怎麼樣的公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