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林鄭月娥竟然也是個港獨分子。我是在內地一個網站上面看到有人這麼懷疑的,起因是香港警員在內地的微博上面公開批評林鄭月娥和香港的勇武派對話。中間的邏輯大概如此:香港的示威者,乃至於一切同情這些示威者和反抗運動的人,全部都是港獨暴亂分子。而香港警察則是站在止暴制亂的第一線上,英勇對抗港獨的先鋒。既然香港警察在反港獨,所以他們一定都是好人,他們所做的一切也全都是為了平息港獨分子的暴亂。如果有誰在阻礙他們的工作,那麼這個人就等於間接幫助港獨,於是也就自動成了港獨分子。現在林鄭月娥私底下和部分勇武派青年會面,讓那名警員覺得以後自己執法變得非常困難,所以林鄭月娥就等於在幫港獨的忙,因此就很有理由去懷疑她會不會私底下也是個港獨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身上。他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要求政府調查學生所投訴的種種濫暴事件是否屬實,如果是真的話,那麼中文大學將從各方面支援學生。仿佛沒有看到那封信裡裏面非常關鍵的「如果」;也有可能是依循了上述那種邏輯,凡是要求調查關於警方的投訴,就是阻礙警察工作。於是段教授遇到了各方面的批評,官方媒體還只是說他縱容暴力,但到了互聯網上的輿論大海,也就難免有人要說他是港獨了。再看近期的民意調查,警方在香港民間的認受度如此之低,那麼是否所有給警察表現打低分的香港市民也全都成了港獨呢?
我們都曉得港獨在香港是一條不可觸碰的政治紅線。既然這是底線,那麼在正常的政治局勢下,按照以往中國共產黨的一貫鬥爭哲學,就應該非常嚴格地把握這條線的存在,同時非常嚴格地界定它的本質,然後在這條底線之外所張開的空間展開種種技巧的協商,爭取乃至於分化。按照我在上一篇文字所說的,「港獨在最基本的意義上應該是一種政治主張,認定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而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民族,因此必須推動香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讓它成為得到世界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我們現在目睹的,卻是這條紅線不斷外移,港獨範疇持續擴大,壓縮掉一切賸餘政治空間的情況。為什麼?那是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非正常狀態,「團結大多數,打擊極少數」的統戰原則已經失效。取而代之的,則是運動年代的「寧左毋右」。
其實我們進入這種狀態已經很多年了。從佔中變成港獨開始,港獨的標籤就不停泛化,直到今天這個地步。這是種一旦開展,就很難剎得住車的鬥爭運動,因為它有自生的邏輯和動力。當初還可能只是部分力量的政治策略,但是就從這一步開始,港獨那條紅線的基本定義便必須被改變或者踰越,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一種政治主張明明沒有要求香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但依然可以判定為港獨。於是眼下局勢不穩,新的定義還來不及重新鞏固,港獨就成了一種瘟疫似的標籤,四處傳染。到了最後,就只能非常粗暴地認定一組政治上最不犯錯的立場,而任何輕微偏離都有可能是隱性港獨。例如支持香港警察,就是這麼一種最正確的立場。
簡單的講,非常時期的政治鬥爭運動,最重要就是站隊。最政治正確,或者俗稱「最左」的路線,跟着它走就一定最沒問題。在這種情況底下,說一個人是港獨分子,或者說某些事件和港獨相關,多半不必負上任何責任,或者至少沒有太大的責任,說不定還算是立功表現。但是反過來,要說某個人不算港獨分子,或者說某些事情其實跟港獨一點關係都沒有,卻要負上責任,事後可能會被追究,不只懷疑你縱容敵人,甚至還是個埋藏得很深的港獨分子。要知道在你「縱容敵人」,到自己根本就是個敵人的內奸之間,距離並不遙遠,一下子就能跳過。本來這只是體制的機制,但在互聯網的輿論場上,網民卻有非常類似的邏輯。因為在愛國主旋律下,打擊港獨就跟群眾獵巫似的,即便是匿名的網民,也都想爭取社交媒體上受到肯定的表現,避免被人攻擊。就算打擊錯了對象,最多也就不過刪帖(比方說懷疑林鄭月娥是港獨);說錯了話,卻可能要怕被人約談,又或者人肉起底。
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是這種運動模式能夠解決香港今天的危局嗎?過去幾個月來,獨立調查香港最近所發生的一切,讓政府與反對者深入對話,乃是包括李國能法官在內的大多數社會中流的共同意見。可現在,好像只要主張這種調查應該涉及警方(例如段校長),和示威者見面(例如林鄭月娥),就成了縱容暴徒。那麼這是否意味着這個社會上最孚眾信,身份地位最高,仍有賸餘權威的這一批人,也都必須要被打到敵對的那一面呢(當然也別忘了之前被批評為縱容暴徒的李嘉誠)?更不必說,法律、醫護、社工和教育等本來就是建制一部分的專業界別,現在也被認為是港獨的溫床。我們還能夠預期,隨着被捕示威人士的司法審訊逐步展開,將來還會有更多人批判香港司法系統倒向港獨。最後,當然是根據民意調查所顯示的,那同情運動,對警察表現不滿的多數市民,原來他們也全部都是港獨。請問接下來還可以怎麼辦呢?中央政府如何爭取民心?如何確保兩地民眾未來的融洽共處?如何維持港人治港?用什麼力量來保證香港乃至於籌劃中的大灣區的長治久安?
如果這都是長遠問題,等到動盪結束之後再說,那麼不妨看一下眼前。由於寧左勿右的路線,標籤的氾濫,港獨作為政治紅線的威懾意義其實已經逐步喪失。如果說什麼做什麼都可以是港獨的話,那麼大部分原本相當溫和的香港市民會有什麼樣的選擇呢?他們是會變得更加害怕,不敢有任何言語行動?還是會覺得港獨也無所謂了?港獨標籤的泛化,究竟是能更精準的解決問題?還是替自己生產出一大批莫名其妙的港獨。
2019年10月27日星期日
2019年10月13日星期日
梁文道:「港獨」標籤的泛濫(一)
經過這個漫長的夏天,香港確實變了。很多人都對這座自己土生土長的城市產生了更深的感情,發現它再也不只是那個獅子山下,讓人安居樂業開心賺錢就好的寶地,而且還是一組值得為之付出重大代價的理念和價值。因此有人認為香港出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共同體意識」,甚至乾脆大膽判斷,當前發生的這場運動就是一場港獨運動。
真的是這個樣子嗎?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所謂「港獨」,在最基本的意義上應該是一種政治主張,認定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而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民族,因此必須推動香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讓它成為得到世界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即便經過過去一百多天的動盪,我還是非常懷疑香港到底有多少人會認同這種主張。「港獨」作為一種政治目標,不只不可欲,而且在實際上更不可求。我相信這不單是我個人的看法,甚至還是很多參與近期一連串運動的市民的想法。根據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兩個月前所做的民意調查報告,即便是在運動現場收回來的問卷,也能顯示「一國兩制」依然是大部分示威人士認同的香港政制安排。兩個月後的現在,雖然沒有更多研究可以說明情況是否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但是任何敏感一點的觀察者都可能感覺得到,從某種地方身份認同,某種本來還算含糊的共同體意識,漸漸轉向「港獨」的趨勢已經開始發生了。也就是說,一場足以改變香港命運的危機正在眼前。如何避免局勢滑向更惡劣的險坡?我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絕「港獨」這個字眼的濫用,以及其所指意涵在香港、內地以及臺灣等地無限擴大的趨勢。
先說台灣,我們知道許多臺灣學者和知識份子都非常關切香港問題,不只提出各種各樣的分析,而且還隔海聲援。他們的言論在香港運動者當中也流傳甚廣,得到不少認同。沒錯,這場運動從一開始就有一套向外延伸,希求外地援助的策略。從運動者的角度來看,或許無可厚非。然而這種主動介入國際政治的手法,很容易會變成一場危險的賭局。就以我之前提過的美國來說吧,特朗普在敍利亞內戰問題上如何背叛了庫爾德人,就是眼前最好的例子。同樣地,在操作「港臺連線」的時候,運動者也不應該把所有來自臺灣的說法都當成福音。比如最近一位臺灣學者在港流傳甚廣的演講,就將香港運動的種種現象都歸納成香港民族的成形,而且在沒有充份實質證據的基礎上,便輕易宣佈這場運動是一次港獨運動,更說香港的大學生幾乎全是獨派。稍微清醒的朋友,難道不覺得這番話和內地部分網絡媒體幾乎如出一轍?難道一直以來都很熱愛香港的這些臺灣朋友,就不怕伯仁因我而死的結果?
是的,香港人在生活方式、社會習慣和思維模式上,從來就和內地一般人有些不同,它可能比起上海人或者北京人跟內地其他地方的差異更大。但這種差異,到底有沒有大到讓香港人全都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程度呢?是的,在短短四個月當中,同情或者參與這場運動的市民確實浮現出了某種「共同體意識」;然而草率地把這種意識判定為一種獨立民族意識,是否又太過忽略了身份認同的厚度呢?就像我以前說過的,在香港人複雜而含混的身份意識當中,廣義的中國認同從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元素,我們甚至在流行文化中的武打片都能看到這一點。而且恰恰是因為在歷史當中形成的這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我們才需要有一國兩制這種特殊的制度設計來容納和處理相關的現實和問題。就算這個概念來自於當年的實際需要,還沒有太多理論上的準備,但這並不表示它就完全不值得繼續探討下去,在試錯當中逐步實踐導正。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地方意識崛起的問題,情況比起今天的香港嚴重得多,比如說英國、加拿大,以及西班牙,但它們是否全部都必然導向地方獨立、國家分裂的結果呢?儘管中國的體制和這些西方憲政民主國家不同,但難道我們就完全沒有吸取他人經驗的機會了嗎?
說一句會得罪很多臺灣朋友的話,我覺得站在比較偏綠的立場來看香港危機的時候,的確很容易會出現把自己一套既定敘敍述套在香港身上的問題,而且這還不單是觀察角度的偏頗而已。我想大家都應該好好從頭思考「今日香港,明日臺灣」這句口號,在香港最初提出這種口號的示威人士,戰略目標應該是希望透過影響臺灣(包括臺灣大選),由外而內地製造壓力來迫使特區政府讓步。但在臺灣,特別是偏綠的角度來講,這句話則是一個警告,是希望用香港的案例來證明一國兩制的失敗。可見雖然是同一句口號,但兩者目標其實是有差異的。且試着大膽想像,假如今日香港危機得到緩解,甚至還出現了令大家喜出望外的巨大轉變的話,那是否說明臺灣也就不必害怕「一國兩制」?綠營的朋友是不是真能接受這種結果?儘管這種結果對香港人來講是個好消息。請注意,我無意懷疑任何臺灣人對香港的真誠關心,但我有必要提醒,切莫把自己的政治主張隨便套在香港頭上,因為這裏頭可能隱含了一種自己都沒有自覺到的,雖然說要支持香港,但卻唯獨香港越糟,才越能證明自己的主張沒錯的古怪邏輯(而那最終極的證明,恐怕就是香港發生了大規模的軍隊鎮壓)。
最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臺灣朋友的言論,就跟本地小部分論者似的,對未來充滿一些很奇怪的幻想。雖然主張港獨,並且判定現在這場運動就是港獨,但在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路徑這一點上,欲有一些非常空洞,如「獨裁政權一定會被壓垮」「要對香港的人民有信心」之類的口號。我真想知道這裏所說的信心到底由何而來,又有什麼論據可以支持?該不會是像很多「攬炒」派的主張一樣,覺得香港的「犧牲」,終於可以換得全世界對中國的抵制,拖垮中國的經濟,然後讓中國政府倒臺吧?正如我很多年前在這裏所說的,各路極端本土主義以及港獨都有類似的問題,把自己所提倡的政治運動的最終目標,掛靠在「中國崩潰」之類末日式的結局想像(從三十年前開始,我們就已聽過無數次中國崩潰的預言)。這是一種在政治實踐上負責任的主張嗎?說完臺灣,我們下周再接着討論內地把「港獨」這個標籤擴大化的問題。
真的是這個樣子嗎?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所謂「港獨」,在最基本的意義上應該是一種政治主張,認定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而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民族,因此必須推動香港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讓它成為得到世界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即便經過過去一百多天的動盪,我還是非常懷疑香港到底有多少人會認同這種主張。「港獨」作為一種政治目標,不只不可欲,而且在實際上更不可求。我相信這不單是我個人的看法,甚至還是很多參與近期一連串運動的市民的想法。根據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兩個月前所做的民意調查報告,即便是在運動現場收回來的問卷,也能顯示「一國兩制」依然是大部分示威人士認同的香港政制安排。兩個月後的現在,雖然沒有更多研究可以說明情況是否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但是任何敏感一點的觀察者都可能感覺得到,從某種地方身份認同,某種本來還算含糊的共同體意識,漸漸轉向「港獨」的趨勢已經開始發生了。也就是說,一場足以改變香港命運的危機正在眼前。如何避免局勢滑向更惡劣的險坡?我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絕「港獨」這個字眼的濫用,以及其所指意涵在香港、內地以及臺灣等地無限擴大的趨勢。
先說台灣,我們知道許多臺灣學者和知識份子都非常關切香港問題,不只提出各種各樣的分析,而且還隔海聲援。他們的言論在香港運動者當中也流傳甚廣,得到不少認同。沒錯,這場運動從一開始就有一套向外延伸,希求外地援助的策略。從運動者的角度來看,或許無可厚非。然而這種主動介入國際政治的手法,很容易會變成一場危險的賭局。就以我之前提過的美國來說吧,特朗普在敍利亞內戰問題上如何背叛了庫爾德人,就是眼前最好的例子。同樣地,在操作「港臺連線」的時候,運動者也不應該把所有來自臺灣的說法都當成福音。比如最近一位臺灣學者在港流傳甚廣的演講,就將香港運動的種種現象都歸納成香港民族的成形,而且在沒有充份實質證據的基礎上,便輕易宣佈這場運動是一次港獨運動,更說香港的大學生幾乎全是獨派。稍微清醒的朋友,難道不覺得這番話和內地部分網絡媒體幾乎如出一轍?難道一直以來都很熱愛香港的這些臺灣朋友,就不怕伯仁因我而死的結果?
是的,香港人在生活方式、社會習慣和思維模式上,從來就和內地一般人有些不同,它可能比起上海人或者北京人跟內地其他地方的差異更大。但這種差異,到底有沒有大到讓香港人全都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程度呢?是的,在短短四個月當中,同情或者參與這場運動的市民確實浮現出了某種「共同體意識」;然而草率地把這種意識判定為一種獨立民族意識,是否又太過忽略了身份認同的厚度呢?就像我以前說過的,在香港人複雜而含混的身份意識當中,廣義的中國認同從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元素,我們甚至在流行文化中的武打片都能看到這一點。而且恰恰是因為在歷史當中形成的這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我們才需要有一國兩制這種特殊的制度設計來容納和處理相關的現實和問題。就算這個概念來自於當年的實際需要,還沒有太多理論上的準備,但這並不表示它就完全不值得繼續探討下去,在試錯當中逐步實踐導正。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都出現了地方意識崛起的問題,情況比起今天的香港嚴重得多,比如說英國、加拿大,以及西班牙,但它們是否全部都必然導向地方獨立、國家分裂的結果呢?儘管中國的體制和這些西方憲政民主國家不同,但難道我們就完全沒有吸取他人經驗的機會了嗎?
說一句會得罪很多臺灣朋友的話,我覺得站在比較偏綠的立場來看香港危機的時候,的確很容易會出現把自己一套既定敘敍述套在香港身上的問題,而且這還不單是觀察角度的偏頗而已。我想大家都應該好好從頭思考「今日香港,明日臺灣」這句口號,在香港最初提出這種口號的示威人士,戰略目標應該是希望透過影響臺灣(包括臺灣大選),由外而內地製造壓力來迫使特區政府讓步。但在臺灣,特別是偏綠的角度來講,這句話則是一個警告,是希望用香港的案例來證明一國兩制的失敗。可見雖然是同一句口號,但兩者目標其實是有差異的。且試着大膽想像,假如今日香港危機得到緩解,甚至還出現了令大家喜出望外的巨大轉變的話,那是否說明臺灣也就不必害怕「一國兩制」?綠營的朋友是不是真能接受這種結果?儘管這種結果對香港人來講是個好消息。請注意,我無意懷疑任何臺灣人對香港的真誠關心,但我有必要提醒,切莫把自己的政治主張隨便套在香港頭上,因為這裏頭可能隱含了一種自己都沒有自覺到的,雖然說要支持香港,但卻唯獨香港越糟,才越能證明自己的主張沒錯的古怪邏輯(而那最終極的證明,恐怕就是香港發生了大規模的軍隊鎮壓)。
最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臺灣朋友的言論,就跟本地小部分論者似的,對未來充滿一些很奇怪的幻想。雖然主張港獨,並且判定現在這場運動就是港獨,但在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路徑這一點上,欲有一些非常空洞,如「獨裁政權一定會被壓垮」「要對香港的人民有信心」之類的口號。我真想知道這裏所說的信心到底由何而來,又有什麼論據可以支持?該不會是像很多「攬炒」派的主張一樣,覺得香港的「犧牲」,終於可以換得全世界對中國的抵制,拖垮中國的經濟,然後讓中國政府倒臺吧?正如我很多年前在這裏所說的,各路極端本土主義以及港獨都有類似的問題,把自己所提倡的政治運動的最終目標,掛靠在「中國崩潰」之類末日式的結局想像(從三十年前開始,我們就已聽過無數次中國崩潰的預言)。這是一種在政治實踐上負責任的主張嗎?說完臺灣,我們下周再接着討論內地把「港獨」這個標籤擴大化的問題。
2019年10月6日星期日
梁文道:結局之路由此開始
儘管所有人都曉得,香港特殊的國際地位對整個中國而言極端重要。但是我兩年前仍然在此大膽推測,終有一天,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這道門戶其實是可以合起來的。意思就是,香港可以失去獨立關稅區的地位,聯繫匯率可以取消,特區護照的效用也可以等同中國護照,至於上網要翻牆這等小事,那就更不用說。只不過兩年前我還不曉得這條走向結局的道路,究竟會如何鋪成;現在,我們總算能看到它的大致軌跡了。
首先,是特首林鄭月娥和市民的對話大會之後,街頭行動依然不止,警方則日益強悍,於是就有了示威者中彈重傷的悲劇,實質上也報廢了所有「對話」。然後特首開始引用《緊急法》禁止蒙面,換來無論從任何國際標準而言,都是名副其實的大規模暴動。最讓人震驚的,是一群頭腦發熱的市民在一個商場集會,居然宣佈成立臨時政府,終於用我多年前所說的「打機」心態,邁出貨真價實的港獨第一步,正式把局面上升到顏色革命的程度。到了這一刻,整件事情還有可能善了嗎?恐怕再也不能了。原因之一是我之前所說過的「建制派沒有大台」的奇怪現象,不知他們究竟是想軟還是要硬,出招節奏紊亂,而且自相矛盾。另一個原因則是雙方對整件事情的認知和解讀的差距實在太大,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可以用來解通所有違反己意的事實。
一個月前,我在這裏寫過:「香港這個夏天以來一切事件當中最奇特的一點。那就是所有最理想,最能緩和局勢,最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都變得異常困難。與此相反,最糟糕,最能惡化局勢,最容易導致災難爆發的事情,反而變得特別容易。」首先主張「攬炒」的「我要攬炒」,竟把我捧到和國務院同一等級的高度,專門撰文回應國務院的發言以及拙作,力陳攬炒有理。他說:「哪怕是緊急法、解放軍,我們根本不放在眼裏。堂堂所謂大國只敢說不敢做,極權統治威嚴何在?天下間實在沒有比14億人輸給750萬人更丟臉的事。攬炒後,誰能夠浴火重生,全球拭目以待。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可能我太過實際,每逢有人說到革命,或者這種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的壯語,我總是會追問「然後呢?」在我看來,真正負責任的政治,是不能不問革命之後的第二天該怎麼辦的(假設你真能搞出一場革命的話)。這類主張最不切實際的地方,首先是把賭注全押在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身上。甚至有人居然以為特朗普會是香港示威者的救星。你看這兩天不就傳出消息,特朗普還打算在中美貿易談判當中對香港問題保持沉默?另外,很多人忽略了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最近的發言,他勸香港示威者「見好就收」,可見香港問題的惡化已經傷及美國利益,他們不可能對一切示威者的行動奉陪到底。更要緊的,則是相信這種主張的人,嚴重低估了中國政府為了保持政權權威所願意付出的代價。到底香港這扇窗對中國的利益比較重要,還是政權安穩和執政者的威信重要?大家不妨猜猜看習近平會怎麼選擇。但我知道,這麼討論是沒有用的,因為就算出現了不符合自己邏輯的跡象,相信這類想法的人也還是可以把它解釋過去,認為是對政府的壓力還不夠大,表現出來的決心還不夠強。到了現在,這些人是否仍然相信勇武運動的升溫會帶來好結果?
另一方面,整個建制派也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從一開始就把整個運動打成「港獨」,所以就覺得任何對付「港獨」的行動都一定正確,不容置疑。於是當我懷疑內地群眾給香港警方打氣,是不是真能幫助他們解決在香港所面對的實際問題時,就有大批內地網民批評我是為港獨說話。理由很簡單,既然他們相信香港示威者全是港獨份子,而警察是對付示威者的,所以有關警方行止的任何置疑就自動等於港獨言論。我認為這並不單是一些網民的情緒反應,可能還是整個建制派大型同溫層的思考路徑。也就是說,凡是有人強勢提出一種「止暴制亂」的妙方,大家就不能夠再懷疑它的效用,圈層外的人固然不能這麼懷疑,圈內人更加不能有歧見。反過來講,對手提出的意見則是萬萬不能接受的;而且就算接受了,最後也總能證明對方的錯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一開始,建制派內就有很多人懷疑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的效果,認為反對派絕對不會輕易罷手。所以一拖再拖,終於等到整件事情的焦點早已轉移,這才正式宣佈撤回修訂。然後呢?整個運動到了此刻當然早已停不下來,於是就反過來證明了他們當初是多麼的有遠見。
「禁蒙面法」的出爐,更是這種同溫層狀態的好例子。其實稍微瞭解目前香港真實情況的人,都應該看得出來,這只會及時觸發更多的激烈反抗,難怪最實際的股市在立法當天重挫500點,為什麼建制派就是看不到呢?沒錯,西方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法律,但是正如很多論者所言,他們立法時的整個政治背景和社會氣候與我們是很不一樣的。更實際一點,請注意現在正好是整個運動漸趨惡化的階段,從建制派和政府的角度而言,最大的課題當是如何維護體制和執法者的權威,應該充分考慮這條法律是否有助於目標。我記得呂大樂教授很早就提出過,香港人在這場運動的開頭便已不知不覺地降低了犯法的心理門檻,他當時舉的例子是好幾次合法集會,最後都演變成了佔據馬路,不單是一向守法的香港人,就連警察都好像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後來我們更常見到的,是警方時常宣佈商場或者街頭聚集的人群正在非法集會,儘管後來警方驅散人群,逮捕到幾個跑得比較慢的,結果他們也還是沒有辦法把所有被認定犯法的市民逮捕歸案。如果市民每一次成百上千地聚集都是非法集會,每一次你都不可能徹底執法,那麼還有誰會害怕「非法集會」這四個字呢?難怪十月一號那天,竟有十萬以上的市民參加了一次明知非法的遊行。假如早已習慣非法集會的示威者今天又都一起蒙面上街非法遊行,你有把握能夠一次逮捕歸案嗎?更何況反正他們都已經在非法集會了,又怎麼還會害怕犯了蒙面法呢?這就好比立法規定市民不得在家批評政府,這種不能完全執行的立法,最後只會反過來破壞法律的權威,以及執法者的威信。不要輕易去立一條你沒有把握維護的法律,這難道不是很根本的常識?
然而建制派就是有很多人相信這個法管用,有疑惑的人也不願或不敢發聲,反正他們無論如何也都得為「止暴制亂」幹點什麼。果然,現在這條法律刺激出了更強烈的反響,讓運動在一夜間成了廣泛的暴動。但恐怕他們不會認為這是判斷錯誤,反而覺得是對手太猖獗,光是這條法律還不夠硬。接下來,既然整場運動已經變質,依循同樣的邏輯,就更該推出宵禁,取消區議會選舉……。
首先,是特首林鄭月娥和市民的對話大會之後,街頭行動依然不止,警方則日益強悍,於是就有了示威者中彈重傷的悲劇,實質上也報廢了所有「對話」。然後特首開始引用《緊急法》禁止蒙面,換來無論從任何國際標準而言,都是名副其實的大規模暴動。最讓人震驚的,是一群頭腦發熱的市民在一個商場集會,居然宣佈成立臨時政府,終於用我多年前所說的「打機」心態,邁出貨真價實的港獨第一步,正式把局面上升到顏色革命的程度。到了這一刻,整件事情還有可能善了嗎?恐怕再也不能了。原因之一是我之前所說過的「建制派沒有大台」的奇怪現象,不知他們究竟是想軟還是要硬,出招節奏紊亂,而且自相矛盾。另一個原因則是雙方對整件事情的認知和解讀的差距實在太大,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可以用來解通所有違反己意的事實。
一個月前,我在這裏寫過:「香港這個夏天以來一切事件當中最奇特的一點。那就是所有最理想,最能緩和局勢,最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都變得異常困難。與此相反,最糟糕,最能惡化局勢,最容易導致災難爆發的事情,反而變得特別容易。」首先主張「攬炒」的「我要攬炒」,竟把我捧到和國務院同一等級的高度,專門撰文回應國務院的發言以及拙作,力陳攬炒有理。他說:「哪怕是緊急法、解放軍,我們根本不放在眼裏。堂堂所謂大國只敢說不敢做,極權統治威嚴何在?天下間實在沒有比14億人輸給750萬人更丟臉的事。攬炒後,誰能夠浴火重生,全球拭目以待。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可能我太過實際,每逢有人說到革命,或者這種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的壯語,我總是會追問「然後呢?」在我看來,真正負責任的政治,是不能不問革命之後的第二天該怎麼辦的(假設你真能搞出一場革命的話)。這類主張最不切實際的地方,首先是把賭注全押在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身上。甚至有人居然以為特朗普會是香港示威者的救星。你看這兩天不就傳出消息,特朗普還打算在中美貿易談判當中對香港問題保持沉默?另外,很多人忽略了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最近的發言,他勸香港示威者「見好就收」,可見香港問題的惡化已經傷及美國利益,他們不可能對一切示威者的行動奉陪到底。更要緊的,則是相信這種主張的人,嚴重低估了中國政府為了保持政權權威所願意付出的代價。到底香港這扇窗對中國的利益比較重要,還是政權安穩和執政者的威信重要?大家不妨猜猜看習近平會怎麼選擇。但我知道,這麼討論是沒有用的,因為就算出現了不符合自己邏輯的跡象,相信這類想法的人也還是可以把它解釋過去,認為是對政府的壓力還不夠大,表現出來的決心還不夠強。到了現在,這些人是否仍然相信勇武運動的升溫會帶來好結果?
另一方面,整個建制派也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從一開始就把整個運動打成「港獨」,所以就覺得任何對付「港獨」的行動都一定正確,不容置疑。於是當我懷疑內地群眾給香港警方打氣,是不是真能幫助他們解決在香港所面對的實際問題時,就有大批內地網民批評我是為港獨說話。理由很簡單,既然他們相信香港示威者全是港獨份子,而警察是對付示威者的,所以有關警方行止的任何置疑就自動等於港獨言論。我認為這並不單是一些網民的情緒反應,可能還是整個建制派大型同溫層的思考路徑。也就是說,凡是有人強勢提出一種「止暴制亂」的妙方,大家就不能夠再懷疑它的效用,圈層外的人固然不能這麼懷疑,圈內人更加不能有歧見。反過來講,對手提出的意見則是萬萬不能接受的;而且就算接受了,最後也總能證明對方的錯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一開始,建制派內就有很多人懷疑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的效果,認為反對派絕對不會輕易罷手。所以一拖再拖,終於等到整件事情的焦點早已轉移,這才正式宣佈撤回修訂。然後呢?整個運動到了此刻當然早已停不下來,於是就反過來證明了他們當初是多麼的有遠見。
「禁蒙面法」的出爐,更是這種同溫層狀態的好例子。其實稍微瞭解目前香港真實情況的人,都應該看得出來,這只會及時觸發更多的激烈反抗,難怪最實際的股市在立法當天重挫500點,為什麼建制派就是看不到呢?沒錯,西方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法律,但是正如很多論者所言,他們立法時的整個政治背景和社會氣候與我們是很不一樣的。更實際一點,請注意現在正好是整個運動漸趨惡化的階段,從建制派和政府的角度而言,最大的課題當是如何維護體制和執法者的權威,應該充分考慮這條法律是否有助於目標。我記得呂大樂教授很早就提出過,香港人在這場運動的開頭便已不知不覺地降低了犯法的心理門檻,他當時舉的例子是好幾次合法集會,最後都演變成了佔據馬路,不單是一向守法的香港人,就連警察都好像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後來我們更常見到的,是警方時常宣佈商場或者街頭聚集的人群正在非法集會,儘管後來警方驅散人群,逮捕到幾個跑得比較慢的,結果他們也還是沒有辦法把所有被認定犯法的市民逮捕歸案。如果市民每一次成百上千地聚集都是非法集會,每一次你都不可能徹底執法,那麼還有誰會害怕「非法集會」這四個字呢?難怪十月一號那天,竟有十萬以上的市民參加了一次明知非法的遊行。假如早已習慣非法集會的示威者今天又都一起蒙面上街非法遊行,你有把握能夠一次逮捕歸案嗎?更何況反正他們都已經在非法集會了,又怎麼還會害怕犯了蒙面法呢?這就好比立法規定市民不得在家批評政府,這種不能完全執行的立法,最後只會反過來破壞法律的權威,以及執法者的威信。不要輕易去立一條你沒有把握維護的法律,這難道不是很根本的常識?
然而建制派就是有很多人相信這個法管用,有疑惑的人也不願或不敢發聲,反正他們無論如何也都得為「止暴制亂」幹點什麼。果然,現在這條法律刺激出了更強烈的反響,讓運動在一夜間成了廣泛的暴動。但恐怕他們不會認為這是判斷錯誤,反而覺得是對手太猖獗,光是這條法律還不夠硬。接下來,既然整場運動已經變質,依循同樣的邏輯,就更該推出宵禁,取消區議會選舉……。